133職教網:包含各種考證等職教知識

網站首頁

您的位置:首頁 職業(yè)資格廣播電視編輯記者 → 2023年09月07日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

2023年09月07日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

2023/09/07 作者:匿名 來源:本站整理

2023年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9月7日專為備考2023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屬于泄露國家秘密的行為()。

答 案:對

2、著作權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監(jiān)護人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而發(fā)表其作品,這不是侵犯發(fā)表權的行為()

答 案:錯

3、在法庭判決前,涉案當事人在報道中不能被稱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適用定罪傾向的描述,如“罪大惡極”、“拒絕認罪”等。

答 案:對

單選題

1、報紙上配合文字稿的圖片包括新聞照片、繪畫和圖表,其中新聞照片最重要的特點是()。

  • A:可靠性
  • B:紀實性
  • C:藝術性
  • D:形象性

答 案:B

2、《每周評論》是()和陳獨秀等人于1918年創(chuàng)辦的一份時事政治性周刊。

  • A:毛澤東
  • B:李大釗
  • C:章士釗
  • D:魯迅

答 案:B

解 析:1918年12月22日,陳獨秀、李大釗在北京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周刊。《每周評論》是五四時期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小型政治時事評論報紙,4開4版小型報,欄目新穎多樣。前25期由陳獨秀負責主編,李大釗是主要撰稿人,鮮明地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傾向社會主義。

3、全國新聞工作堅持的根本原則是()。

  • A:全面客觀原則
  • B:百家爭鳴原則
  • C:公平公正原則
  • D:黨性原則

答 案:D

解 析:新聞的黨性原則是共產黨黨性原則在新聞工作中的自然延伸,是指在新聞工作中體現無產階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組織原則和行為準則,表現出與資產階級新聞事業(yè)截然不同的本質屬性,是全國新聞工作堅持的根本原則。

多選題

1、輿論反映人心向背,它對人沒有強制作用,卻有著()的約束力量。

  • A:紀律的
  • B:法律的
  • C:道義的
  • D:精神的

答 案:CD

解 析:輿論反映人心向背,雖然它對任何人都不發(fā)生強制作用,它不能命令人們的行動,也不能規(guī)定人民的行為,但它卻能產生一種精神的、道義的力量,給人以壓力。有的時候,公眾的譴責甚至勝于法律和組織紀律的處理。馬克思把輿論看作是一種普遍的、隱蔽的和強制的力量。

2、微博對傳統(tǒng)新聞生產方式的影響和改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 A:發(fā)行方式
  • B:消息來源
  • C:生產機制
  • D:行業(yè)互動

答 案:BCD

3、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新聞時需要全面報道新聞事實,全面報道新聞的要求有()。

  • A:盡可能多方面了解事實
  • B:為了整體真實可以不全面求證個別事實
  • C:反映新聞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和各項聯系
  • D: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答 案:ACD

主觀題

1、論述關于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極端重要性及“五個必須”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

答 案:關于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極端重要性及“五個必須”的重要論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更好地發(fā)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進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實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第一,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把堅持正確導向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首位。第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堅持以人為本,是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根本要求。第三,必須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聞宣傳工作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做好工作。第四,必須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和新興媒體建設,形成輿論引導新格局。要從社會輿論多層次的實際出發(fā),把握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新趨勢,以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為主,整合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等多種宣傳資源,努力構建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第五,必須切實抓好隊伍建設,增強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做好新聞宣傳工作,關鍵在班子、在隊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強新聞宣傳戰(zhàn)線領導班子建設。

2、資產階級對新聞自由的看法往往停留在表層認識,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新聞自由有著深刻而本質的剖析。

答 案:這一觀點是正確的。(1)馬克思主義關于新聞自由的主要觀點
①新聞自由是相對的、具體的,而不是絕對的、抽象的。在階級社會里,新聞自由只能是具體的階級的自由,或者是資產階級的自由,或者是無產階級的自由,抽象的、超階級的新聞自由是沒有的。
②新聞自由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變化。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新聞自由和經濟、政治斗爭的總形勢緊密相連。
③新聞自由始終伴隨著一定的義務和責任。新聞自由權利的行使要首先考慮國家利益和全民族利益,考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大局為重,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借口新聞自由損害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新聞自由還要為促進社會經濟、政治發(fā)展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根本制度服務,要受國家法律的約束和所屬組織紀律的限制,自由必須伴隨責任和義務。
(2)資產階級關于新聞自由的觀點
①新聞自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無政府集團通過新聞手段競爭的一種反映。
②當新聞事業(yè)涉及國家利益和壟斷財團利益時,新聞輿論會保持高度一致。
③當代資產階級新聞自由還要受法律和其他各種方式及手段的控制。
④采取抬高、貶低、淹沒、封殺等新聞編排手法的控制,是西方資產階級新聞媒介處理敏感新聞的慣用手法。
⑤在當今世界新聞傳播秩序不平衡的情況下,少數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新聞自由流通是建立在不發(fā)達國家新聞流通不自由的基礎之上的。
綜上,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是受資產階級全面控制的自由,是片面的、淺顯的,停留在表層的新聞自由,馬克思主義新聞自由是絕大多數人享有的新聞自由,對新聞自由有著深刻而本質的剖析。

3、對外宣傳工作應該在堅持黨性原則,遵循規(guī)律,同時與西方新聞理論劃清界限。

答 案: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講黨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集中體現,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關乎輿論導向的重大問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靈魂和基石。無論時代如何變革、輿論傳播環(huán)境如何變化,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黨性原則都不能丟、不能忘,決不能有絲毫含糊、偏離和動搖。如果我們在黨性原則上不堅定,在工作中就容易犯錯,就會有丟掉宣傳輿論主陣地、失去輿論工作主動權的危險。我們必須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始終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保持高度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在大風大浪面前立場堅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在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上都符合黨的要求,更好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對外宣傳工作應該堅持黨性原則,遵循新聞傳播規(guī)律,但是并不等同于要與西方的新聞理論劃清界限,新聞工作者應當保持理性的社會心態(tài),通過客觀真實全面準確的報道、依靠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揭露假丑惡,頌揚真善美,同時對于西方新聞理論,不是一味地抵觸,而是應當采取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心態(tài),為中國的新聞事業(yè)添磚加瓦。

論述題

1、如何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藝術如何反映人民、生活?

答 案:(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就要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文藝工作者要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才能文思泉涌,靈感豐沛。而文藝一旦離開了人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回顧備受關注的熱播劇,都離不開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蝸居》中的買房還貸;《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的婆媳關系;《夫妻那些事》中各種夫妻之間的問題;《心術》中的醫(yī)患關系等,都是抓住了社會的熱點。在電視劇《闖關東》中反映了較為宏大而深刻的當下時代命題。中國導演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等都深受新現實主義的影響。
賈樟柯有影片《小武》《站臺》《任逍遙》《世界》《東》《三峽好人》《無用》《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等,其電影作品與時代同步,將鏡頭貼近探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用現實主義敘事元素來記錄和表達他們的行為、思想,突出老百姓人生的無奈。用較為真實的人物形象帶領觀眾體會平民的喜怒哀樂,呈現邊緣群眾的現實生活。在《小武》中,賈樟柯大膽全用非職業(yè)演員進行表演,非職業(yè)演員的表演雖有局促,但也表現出了很多真實樸素反映,更能夠體現出人物的真實和生動?!度龒{好人》中的韓三明由其本人飾演,是賈樟柯在山西汾陽老家的表弟,原本就是一個挖煤的工人。韓三明第一次出現在電影《站臺》里,是到礦廠找工作的三明;第二次出現是《世界》中為二姑娘處理后事的汾陽人。而在《三峽好人》中演的是男一號,所以我們也不得不佩服賈樟柯冒險的勇氣。韓三明把一個到外省尋找失散多年親人的民工形象演繹得栩栩如生,真實可信。第52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花落《山河故人》。影片講述了汾陽姑娘沈濤一家三代人從1999年到2025年情感、時代變化的故事。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就要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文藝作品的永恒主角。
《沙與海》講述了生活在沙漠與海邊的兄弟兩家,在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下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tài),艱辛中也有和諧?!恫乇比思摇访鑼懥瞬孛褚患业纳?。《我們的留學生活》播出后出現了紀錄片市場少有的轟動現象。片中一個個人物的經歷、前途、命運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在記錄的過程中反映對“人”的關注無疑是最真實的?!稓w途列車》中,運用大量的長鏡頭記錄下了當下中國最龐大、也是世界上人類最特殊的遷徙一一春運,《歸途列車》以平民化的視角“平視社會人生”?!妒勘粨簟芬桓奈羧哲娐妙}材電視劇的英雄模式,塑造了一個“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的普通士兵許三多形象。評論界紛紛認為,這是軍旅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新高度。改編自畢飛宇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推拿》,講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師的生活,他們善良、堅強、隱忍,雖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因為對友情愛情、對生命尊嚴的追求,讓他們尋找到內心無與倫比的光亮。
(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就要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文藝作品的欣賞主體。
人民是文藝作品的欣賞者和鑒別者,也是文藝作品的需求者和消費者。文藝工作者要把握好人民對文藝的多層次需求,雅俗共存。作品好不好,有沒有價值,人民的評價始終是最高標準。文藝工作者不能看低和輕視人民的需求,不能光看“評委席”,不看“觀眾席”要尊重群眾評判,接受觀眾檢驗。
(4)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就要始終把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產品作為自覺追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學藝術迎來新的春天,廣大作家譜寫了激越、鏗鏘、雄壯、優(yōu)美的愛國主義的主旋律,以自己的筆觸深切表達對自己的民族、國家、人民、文化、歷史深情的熱愛。例如主旋律電視劇、電影。從《亮劍》到《戈壁母親》《士兵突擊》,再到《闖關東》,近年來迭創(chuàng)收視新高的主旋律作品,無不是記錄了一個時代,謳歌了一代人或是幾代人的精神。我國的主旋律電影,真的是源遠流長。建國后,多以反映抗日和國共內戰(zhàn)為主。事實上,在改革開放之前所拍攝的大部分影片,都是主旋律電影,譬如《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野火春風斗古城》《白毛女》《青春之歌》。
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政府也會出資拍攝主旋律電影,主題多為歌頌各個領域的“模范人物”,以樹典型為核心,譬如《孔繁森》《焦裕祿》。隨著市場的開放,主旋律操作上越來越商業(yè)化。韓三平拍的《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獲得商業(yè)成功。其他像馮小剛拍攝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都是有民族精神需求,同時又商業(yè)化比較成功的電影??傊?,當藝術與人民切近,歌哭與共,戮力同心,它就擁有無限活力和勃勃生機;當藝術遠離了人民,淪為小圈子的游戲,它就落入寂寥和枯索。

2、如何按照“三貼近”原則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

答 案:堅持“三貼近”原則,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是提高引導水平和宣傳藝術的可靠途徑,是新聞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1)堅持“三貼近”原則,提高引導水平,要注意在內容上創(chuàng)新,改進宣傳報道。落實“三貼近”的要求,改進新聞宣傳工作,是實踐性很強的重要工作。為此,我們必須做到:
①對長期以來積淀而成的落伍的新聞觀念、新聞報道方式和新聞活動模式,進行突破與改革;
②以是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作為衡量我們輿論引領水平的根本標準;
③調動包括內容、表述、標題、評論、按語、圖表、攝影、漫畫等“新聞全要素”,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報道新聞;
④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聞宣傳的力度、強度和高度,促進新聞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2)堅持“三貼近”原則,提高引導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創(chuàng)新。新聞工作要通過反映群眾呼聲,滿足群眾的日常需求,排解群眾的現實困難,為群眾解疑釋惑,實實在在為群眾講話來實現。新聞工作要把黨的主張變?yōu)閺V大受眾能夠接受、愿意接受的觀念,并且“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就必須按新聞規(guī)律辦事,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新聞手段,在強化與群眾利益的相關性和提高受眾的興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黨的意志轉變?yōu)槿罕姷恼Z言、新聞的語言,使之入耳入腦。
(3)堅持“三貼近”原則,提高引導水平,要注意在體制上創(chuàng)新。要積極探索建立新形勢下保證正確導向、富有經營活力的微觀運行機制,完善新聞宣傳宏觀管理體制,健全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工作的快速反應和應急協(xié)調機制。要立足長遠、瞄準目標,有計劃、按步驟地推進新聞工作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地發(fā)展。黨報、黨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必須堅持高格調、高品位,去發(fā)掘和發(fā)布真正合乎先進生產力發(fā)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鮮活生動的真新聞,以權威、深刻彰顯其影響力,去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群,進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認識自己的根本利益并為之不懈奮斗。

3、黨的十八大決定,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請結合新聞戰(zhàn)線宣傳工作實際,論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意義。

答 案:群眾路線思想的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
群眾路線思想在當前新聞工作中的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有“三貼近”原則的學習和走轉改活動落實:
①“三貼近”原則
新聞宣傳和新聞改革要堅持和落實“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a.貼近實際,就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具體實在、扎實深入;
b.貼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會主流,從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氣息;
c.貼近群眾,就是以人為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使宣傳報道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②走轉改
走轉改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簡稱,進一步落實新聞報道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更加落實了群眾路線在新聞工作中的貫徹。
(2)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
①群眾觀點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群眾立場是決定我們黨的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也是決定新聞工作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群眾立場要求新聞工作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說話。堅持三貼近,堅持群眾路線,保證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
②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能更好地履行新聞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加深對基本國情的理解,加深對黨和國家政策的理解,對人民群眾生活狀態(tài)的理解,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③有利于推進新聞改革創(chuàng)新,把鏡頭和話筒更多地對準基層,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聯系黨和人民的紐帶作用,多用貼近群眾的生動事例,多用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真實反映社情民意。
④促進新聞工作讓群眾滿意。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檢驗新聞工作的第一標準,把群眾意見作為衡量新聞工作長短優(yōu)劣的最好尺子,新聞作品的評選評比注重群眾感覺,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讓新聞工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網友評論

0
發(fā)表評論

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能顯示

精彩評論

最新評論
?